众所周知,建盏成器的过程必须要经过高温大火的洗礼。在烧制条件受到限制的宋代,劳动人民克服种种困难,以依山而建出超长龙窑,烧出精美纯粹的建盏。虽然在现在古法烧盏式微,但还是有不少匠人效法古人,不惜工本以龙窑烧盏。
龙窑最早出现于商代,又称长窑,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,依一定的坡度进行建筑,以斜卧似龙得名。
商代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,而且又烧制一些原始青瓷,也就是陶瓷同窑合烧。东汉末年,同窑合烧的状况结束,龙窑开始专门烧制瓷器。
在早期,长窑的长度通常十米到二十几米。宋代则长达50至60米,有些地区甚至长达八十米。这样的龙窑,一次可以装个上万件瓷器,对当时瓷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龙窑依山坡建造,分为窑头、窑床、窑尾,存在一定的高度差,从而形成一个自然的吸力,火焰大,升温快,不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;龙窑面积更大,流通更加均匀,质量好,产量高;还有龙窑的长度可以利用部分余热,增加效率,降低产品成本;龙窑对材料的要求不高,结构简单,造价较低,而且松柴着火温度低,挥发分多,灰分熔点高,燃烧速度快。
总的来说,龙窑的优点就是升温快,散热快,快速燃烧,并可维持烧造青黑瓷的还原焰。所以说龙窑是青瓷、黑瓷的摇篮,青瓷和黑瓷在龙窑发展的。具体一点,釉瓷和影青都是龙窑烧成。
龙窑自出现以来,在南方地区多有砌筑。明代之前的南方各产瓷区基本广泛采用,即便现在,长江以南的地区还保留着少数龙窑。而距离福建建阳近四十公里的小镇、建盏的故乡——水吉,就曾发掘过多个宋代窑址。
这其中就包括一座下全国最长记录,长达135.6米的龙窑。而各个宋代窑址中,以芦花坪、牛皮崙两处的窑址。
建阳地区多丘陵山地,有大量的植物燃料,且富含陶土,因此这里的龙窑盛产瓷器。宋代是建盏巅峰时期,所以有古龙窑遗址百座。现在新建的十几条龙窑,大多数还是分在古龙窑遗址附近。
龙窑作为建盏的摇篮,不仅肩负着历史与民俗融为一体的使命,还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粹,延续了陶瓷艺术的传奇。